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光明要从黑暗站出来” :穆旦的生命诗学【货源网】

穆旦被认为是光明使中国新诗走向现代主义的开创性诗人。一般人们都将诗歌中的从黑出穆现代主义视为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叛,从而以一种形式的暗站实验性及观念的先锋性来看待这个文学概念,但我认为,生命诗学对于中国新诗的光明现代主义来说却多有一重意涵,它内蕴了新诗作者对格律诗的从黑出穆货源网摆脱,这种摆脱并行于诗人们对西方诗歌的暗站同步接受 。

换言之 ,生命诗学对于中国的光明现代主义诗人来说 ,新诗不再止步于单纯的从黑出穆自由诗概念 ,而是暗站在自由诗获得合法性和经验的成熟之后  ,与同时代的生命诗学西方诗人们共同地致力于对现代主义的理解和塑造。在这个意义上 ,光明以穆旦为代表的从黑出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们 ,证明了新诗的暗站成熟,这种成熟意味着  ,新诗不再只是针对传统中国人的文学启蒙,而是致力于反思人类整体的处境,并形成对人的普遍性的理解。这种反思和理解,扩充了新诗的内涵 ,然后在内涵的呼唤下 ,产生了更加密集的语言实验 ,从而全方位地提升了新诗的表现,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 。

“光明要从黑暗站出来”:穆旦的生命诗学【货源网】

本文内容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8月22日专题《穆旦:变灰,变灰又新生》B06-07 。

《穆旦诗文集(增订版)》

作者:穆旦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6月

爱的必然性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诗发展的早期,不同流派的诗人们 ,要么是在内容层面意图让新诗的实践解决特定的思想问题,如尝试派 、创造社;要么是在形式上通过保留古典诗的影响 ,使其在“自由”的冲击下维持诗的本体 ,湖畔诗派 、新月派的诗人作品,其美学系统几乎完全承接了旧诗传统,精致地营造着诗的意境、辞藻和韵律。我们甚至可以说 ,在现代主义得到认可之前,辅助低价发卡网新诗的自由姿态是概念性的  ,既没有在形式上开拓充足的可能,也没有在内容上与现实世界或者人的生活状态维持一致 。

现代主义对中国诗的启示是 ,诗歌主题与诗人形象的日常性 ,不仅生活成了诗歌的书写对象,诗人的地位也在现代主义诗歌中逐渐失去了特殊性,而更具有一种常人的形象。这种日常性并不是深刻性的反面,相反,它可能是诗歌的深刻性得以展开的空间 ,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日常性具有被动成分 ,它是世界急遽地复杂化后文学的应对方案 ,换句话说 ,只有日常化以后 ,诗,才能真实地处理世界的复杂 。当残酷的战争与飞速进展的工业文明同步出现于这个世界时,人类的理性主义在信仰的失落中建构了韦伯所说的“铁笼”,生活的失序就和人心的支离对应了。这种日常化的现代主义特征  ,或许就是诗人臧棣评论穆旦时说的:“(穆旦的诗的力量),就是诗歌的想象力必须包含强悍回应现实的复杂性的能力。”(《穆旦的百年孤独》)

穆旦(1918-1977) ,诗人 、翻译家。

在我看来,穆旦对现代主义的贡献 ,既表现在诗的主题和题材上的日常倾向,也表现在形式上完全摆脱了对旧诗美学系统的依赖。我们不能说这种摆脱是西式的,它其实是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普遍主义的表现 ,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作为抗战胜利后不久出版的作品 ,《穆旦诗集》在主题上具有特殊性,从纯粹的诗的角度,这种特殊性落实在内容上实际上是个体经验的特殊性。我们能够在《穆旦诗集》里读到臧棣所说的“诗的力量” ,这种力量既包含了诗人的PUBG辅助低价发卡网赤子之心,也来自于诗人的天真对自身经验的特殊性的领悟,一种炽热的民族情感始终昂扬在诸如《赞美》《合唱》这样的杰作里,但这种民族情感却不是封闭的 ,而是开放的 ,是普遍性的对生命的珍重。

《赞美》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共同出现在2025年的高考作文中,今天读来依然令人热泪盈眶 ,但如果我们比较性地阅读这两首诗 ,就会在相似的情感体验中品味到更多的差别 。

与《我爱这土地》纯粹的情感抒发不同 ,《赞美》有着更加丰富的叙述性,这种叙述成分的参与实际上赋予了诗歌一种理性思维 ,使得诗的效果不是直接诉诸情绪的表达,而是包含了一个论证的过程 。在结论上,两首诗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它们都可以表述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但对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来说 ,爱是先验的,是“我”作为珍贵的有意识的生命个体  ,必然内在的情感  ,因此 ,不管我所爱的对象遭遇了什么,这种遭遇意味着我需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 ,不管我的力量多么微弱——“假如我是一只鸟”——爱的行动也要誓死完成。在这个意义上 ,《我爱这土地》作为抒情诗 ,实际上也是一首言志诗。它在发生上是缘情的 ,被情感推动 ,不得不发,但在完成层面  ,则是明誓的 ,不得不发的情感让志誓的行动变得不可撼动。

与《我爱这土地》的“定言命令”不同,穆旦的《赞美》则像个“假言命令”,它没有诉诸爱的先验性 ,而是诉诸爱的必然性——“我”必然是爱的,因为世界是美的。在这个意义上,和平精英辅助卡网低价对接《赞美》一诗的命名既是直接的,又是隐而未现的 ,它既叙述了世界之美,又通过这种美让我们明白对世界之爱的必要性甚至必然性。在这里,“赞美”其实是“爱”的表面 ,就是说 ,一方面 ,通过对美的陈述 ,我们的爱获得了理由;另一方面,赞美作为一个动词建构了爱得以展开的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赞美不是爱的前提,而是爱本身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种复杂的天真 ,这种复杂性表现在多个维度:第一 ,它认可了天真在诗人身上的重要价值 ,因为这份天真 ,“我”才不会对世界之美无动于衷;但是,第二  ,天真,或者说诗人的情感,又不是确然无疑的 ,也不是完全内在的 ,而是有条件的、与外在世界相关的;第三,由于天真是有条件的,所以诗人的情感是可以分析的 ,这打破了人们对情感的迷思。在我看来,正是在最后一点上,现代主义否定了浪漫主义对情感中心的执着,对于后者 ,情感是种纯粹的信念 ,既是诗歌发生的动力,也是诗歌完成的价值依据。但现代主义却将人们对情感的态度向前推进了一步,它让我们认识到了这样一点 :情感作为与主体同一的事物,其可质疑、可分析 、快手和抖音可调整的特征,同时意味着主体的可塑造性 。换言之 ,在现代主义观念下 ,人既是可理解的 ,也是可改变的 ,而人之所以具有内在性的价值 ,来自于它由自身选择来完成 。

《赞美》把美视为信念 ,意味着它将《我爱这土地》中的爱调整为一种行动。在这个意义上 ,它不仅加强了中国人抵抗侵略的理由,并且提供了方向 :保卫家园就是保卫这块土地作为滋养生命 、展示生命的珍贵质地 ,因为这种珍贵性 ,它赋予我们不被欺辱的权利和抵抗邪恶的勇气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对抗争的纪念就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强调作为人的权利,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表现。

然而,世界之美是和人的生命彼此呼应的,《赞美》有着与《我爱这土地》相似的对生命激情的描述,它们共同地用铺排的修辞手法来张扬生命的激情。对于前者来说,世界之美的珍贵甚至是由生命本身的珍贵所发明的:“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要以荒凉的沙漠 ,坎坷的小路,骡子车,/我要以槽子船,蔓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我要以一切拥抱你 ,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在这个意义上 ,赞美世界实际上是赞美生命。人与世界的开放性表明 ,这个生命是复数的而不是单数的,于是和平精英辅助卡密货源网我们在穆旦的生命诗学里既看到意欲挣脱束缚的自由精神,同时看到了十分现代的平等观念 ,它强调了人在价值和理性能力上的平等 。就此而言 ,我们在穆旦诗歌中读到的对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爱的情感,在本质上是种反压迫 、反歧视的自由精神,与他的民族情怀同质同构。在《赞美》中,无产阶级作为劳动者也是世界的创造者,这种创造性既是人的自由的源泉 ,同时是人爱这个世界的动力,因为在生命的创造中,人和世界是休戚相关的。所以,作为诗人的穆旦,其对人民的态度,不是同情而是歌咏。

穆旦。1949年3月摄于泰国曼谷朱拉博功大学。时任曼谷联合国粮农组织译员 。

普遍的生命意志

穆旦对人民的赞美 ,既有内在的性格天真的因素 ,也有外在的个体经验的原因 。从天津到北京 ,又在抗战时期历经艰辛辗转来到昆明的西南联大 ,并在毕业留校后 ,弃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在缅抗日 ,穆旦的经历不仅践行着他作为诗人的赤子之心 ,并深刻地感受到劳苦大众身上背负的苦难,以及他们顽强的生命意志。

他的《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不幸的人们》《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控诉》《洗衣妇》等,并不把具体的个别人的痛苦当作书写对象,而是将这些受苦的人们抽象为“人民”这个词,站定在人民的立场上 ,在对人民受难的描述中,逐渐勾勒并唤醒人民身上的可能性 ,一种崇高的生命意志 。比如《洗衣妇》 ,“在痛苦的和平精英卡盟自助下单洗刷里/在永久不反悔里永远地循环 。/你比你的主顾要洁净一点” ,这是在道德上对贫民的肯定;《控诉》中  ,“一个平凡的人  ,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暗杀,无数的诞生”,这是将生命的诞生当作了死亡的牺牲的目的。但最有力量的对人民生命意志的叙述 ,依然出现在《赞美》中:“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 ,欢快 ,/然而他没有 ,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 ,/再一次相信名辞  ,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 ,他看见自己移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在这些诗句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这个农民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 ,于隐忍中不断积蓄着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蕴含了痛苦 ,我们还同时能够看到 ,更为重要的 ,在这一内含痛苦的生命意志中,同样呈现着生命的欢乐  ,证据就在“他”对“大路上人们演说 ,叫嚣,欢快”的感应,这个感应具有爱的性质,正是因为爱,他痛苦的牺牲——“看见自己移进死亡里”——才成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标志 。

事实上 ,当我们不再以阐述的方式对待这些诗句 ,而是沉浸地感受它们,我们还能在“溶进大众的爱”中读出一种家庭式的亲密感情:一个饱受折磨的老农 ,看到大路上走来一群消瘦的青年,尽管忍受着饥饿,但依然为了一种精神“演说 ,和平精英卡盟24货源站叫嚣  ,欢快” ,心中必然升涌起父亲般的情感,并在这种情感链接中体会他们作为同一个民族的整体性,以及生而为人所应当拥有的自由精神。换句话说 ,《赞美》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除了它高超的抒情技法,还在于它的叙述中透露了一种普遍性的生命意志 ,这种生命意志既建立在人与世界的生死相依上,更建立在人与人的血肉相连 、命运与共的事实中。

穆旦《圣者甘地》手稿。

美的真实

在《赞美》中 ,美相对于爱具有更高的先验性 ,但这种美没有停留在自身中 ,而是在生命的激发下,变成了爱的动力。就是说 ,我们不是因为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就自动地生发了爱这个世界的动力,我们是在生命的律动中,感受到世界如此之美才将这种美界定为珍贵的品质 ,如此而被启发出爱世界与爱他人的意志。因此,尽管穆旦的诗张扬了世界之美 ,但却不是一种唯美主义 ,根本来说 ,它是一种生命诗学 ,这种生命诗学在特定的苦难时期分化出了“民族主义诗学”和“无产阶级诗学”,但在事实上却是跨越民族和阶级,以及所有隔阂的 。在很大程度上 ,穆旦诗歌中的民族主义和阶级立场 ,是其生命诗学在特殊状态中的表现形式 ,而不是他的诗歌观念的必然产物;或者说 ,前者其实是后者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我们能在他的另一首代表作《春》中看到这点。这是一首纯粹的生命之歌 ,它对生命的吃鸡辅助卡盟官网理解不再诉诸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而是内化为个体对世界以及自身肉体的感悟: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

他渴求着拥抱你 ,花朵 。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 ,或者欢乐 。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这种生命诗学是深刻地肯定的 。它因为肯定自身的感觉 ,所以肯定了肉身 ,进而肯定与肉身相接的世界,以及主体对世界的“溶进”。在这里 ,青春不是迷惘的 ,而是因为感觉的敏锐而颤动着的,其中所有的“摇曳”“渴求”“反抗”“烦恼  ,或者欢乐”,都是敏锐于自身的感官对世界之美的反应。在此意义上 ,穆旦的复杂并不是性格意义上的“天真的复杂”(臧棣《穆旦的百年孤独》)  ,而是内含了一种观念性的现代主义复杂,它在事实上由一种简单性生出:因为生命是被真诚地肯定的 ,所以一切生命都是内在一致的,具有同样的被尊重的必要。简单地说 ,这种复杂是基于平等观念而产生的,它间接承认了生命因为平等而具有冲突的可能性 。但穆旦作为诗人的天真又在于 ,尽管他看到了这种冲突的可能 ,但始终希望通过生命的内在尊重以及生命对世界(包括人自身)的美学欣赏,克服彼此之间的自利倾向导致的争端 。我们甚至可以说,作为诗人的穆旦,是意图将生命之美转化为世界之善的 。在最深刻的地带 ,对于穆旦 ,世界之美其实是抖音发卡二维码生命之美的表现,它为世界之善创造了理由和动力 。在道德观念上 ,善是目的  ,但在本体层面 ,生命本身的力量才最为真实 。因此 ,从诗歌类型上来说 ,穆旦的诗是惠特曼式的,只是不像后者那样直接 ,因为穆旦的诗歌时间与惠特曼完全不同 。

1981年至2000年出版的穆旦作品书影 。

与《春》具有对应性的诗是写于1947年的《我歌颂肉体》,其时诗人身在美国 。如果说《春》诉诸生命的感觉,那么《我歌颂肉体》则对这种感觉进行了观念化的处理,在展示感觉的同时抽象了感觉,我们因此可以从中看到更高的复杂 ,这种复杂性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中。

全诗分为十节 ,第二节直陈了一种极致的平等观 :“我歌颂那被压迫的 ,和被蹂躏的,/有些人的吝啬和有些人的浪费:/那和神一样高,和蛆一样低的肉体 。”这种平等观由第一节的肉体观(生命诗学)赋予:“我歌颂肉体 :因为它是岩石/在我们的不肯定中肯定的岛屿 。”并在最后一节为这种肯定提供了观念上的理由  :“我歌颂肉体:因为光明要从黑暗站出来 ,/你沉默而丰富的刹那 ,美的真实,我的上帝 。”这个非逻辑性的“要”字,让穆旦诗歌中的假言命令变成了定言命令,从而提供了一个诗歌启示 :穆旦的生命诗学回归在对生命自身的信念中。可以说 ,正是因为穆旦的生命诗学是诚挚的,在天真中“溶进”了复杂 ,他才成为一个骑手性的现代主义诗人。

作者/楼河

编辑/张进

校对/薛京宁

分享到: